2025年,中國家電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而系統的變革——從傳統意義上的“賣產品”邁向“提供生活方式解決方案”的新階段。在“雙碳”目標、數字經濟與消費升級的多重驅動下,消費者對家電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功能實現,而是延伸至健康、舒適、便捷與情感共鳴的生活體驗。企業不再只是硬件制造商,更成為家庭生活場景的構建者與服務生態的運營者。這一轉型不僅重塑了產業競爭格局,也重新定義了家電行業的價值邊界。從單品智能到全屋互聯,從交易完成到服務延續,家電企業正通過技術整合、服務創新與生態協同,全面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新型服務體系。
技術賦能:構建智能生活底座
技術的成熟為服務升級提供了堅實支撐。物聯網、人工智能與5G-A網絡的深度融合,使家電設備具備了感知、學習與協同能力。以海爾“三翼鳥”平臺為例,其通過整合廚房、客廳、臥室等九大生活空間的百余種智能終端,為用戶提供“設計-建設-服務”一體化的全周期解決方案。用戶在虛擬空間完成家裝模擬后,系統可自動生成包含設備聯動、能耗管理與售后服務的完整方案,真正實現“所見即所得”。美的推出的“智慧家居大腦”則依托邊緣計算與AI算法,實現空調、新風、加濕等設備的跨品類自適應調節,提升能效的同時優化居住體驗。數據顯示,采用整體解決方案的家庭平均節能32%,設備故障響應時間縮短至15分鐘以內,服務價值顯著提升。
需求升級:Z世代推動場景化消費
新一代消費者,尤其是Z世代群體,對“家”的理解已超越物理空間,演變為承載個性化生活方式的數字載體。華為全屋智能通過PLC全屋網絡與鴻蒙OS的深度協同,將照明、安防、影音等系統整合為可編程的“數字生命體”,支持語音、手勢甚至腦電波交互,賦予家電情感化屬性。在適老化需求日益凸顯的背景下,格力“銀發關懷計劃”將冰箱、空調、洗衣機等設備升級為健康管理終端,集成血糖監測、空氣質量預警與緊急呼叫功能,形成閉環式健康服務體系。這種從“工具”到“伴侶”的角色轉變,使家電服務更具溫度與粘性,客戶生命周期價值提升逾2倍。
服務重構:京東引領行業服務標準
作為家電流通與服務的關鍵樞紐,京東在2025年進一步強化其“服務型平臺”定位。在AWE 2025期間,京東發布“政策高效落地、服務全域升級、生態開放共贏”三大戰略,全面推動以舊換新、送裝一體與綠色回收體系建設。數據顯示,2024年京東回收舊家電超2000萬臺,以舊換新服務覆蓋200多個品類,縣域農村滲透率超90%。2025年,京東計劃新增15個智能回收中心,并推進“一機一碼”全鏈路溯源系統,實現從回收到拆解的可視化管控,助力綠色循環經濟。同時,京東空調自營安裝服務已覆蓋全國所有直轄市與省會城市,智能鎖、智能馬桶等新興品類的送裝一體覆蓋率持續提升,單均等待時長縮短24小時以上,極大優化用戶體驗。
生態共建:跨界融合催生新業態
行業邊界日益模糊,催生出“產品+服務+金融”的融合模式。小米生態鏈企業已擴展至380家,用戶購買一臺空調,同步獲得的是與凈化、凈水、保險、分期等服務的打包方案,客單價提升至傳統模式的3.8倍。在“雙碳”戰略引導下,海爾、美的等企業引入區塊鏈技術,建立產品碳足跡追溯系統,消費者可實時查看能耗數據并參與碳積分交易,環保行為被量化為可流通價值,高端機型市場份額因此提升19個百分點。
挑戰與未來:邁向服務型制造新范式
轉型之路并非坦途。數據安全、隱私保護與復合型人才短缺成為主要瓶頸。頭部企業正通過聯邦學習技術實現數據“可用不可見”,保障用戶隱私的同時推動協同創新。方太集團設立“場景工程師”認證體系,培養兼具工業設計、用戶心理與數據分析能力的新型服務人才,客戶滿意度提升至98.6分。
站在2025年的產業拐點,家電行業的競爭已從產品性能轉向服務生態。那些能夠構建“硬件+軟件+服務”鐵三角的企業,將在價值深水區贏得未來。這場由技術驅動、需求牽引、服務重塑的產業革命,不僅標志著制造業向服務業融合的深化,更預示著一個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新消費時代的全面到來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