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隨著全球極端氣候頻發與室內健康需求升級,空調行業正經歷一場從“溫控工具”向“全屋空氣管理者”的深刻變革。在2025年國際消費電子展(CES)與AWE家電展上,AI自適應調節新風系統成為頭部品牌競相展示的核心技術。海信、海爾、格力等品牌通過算法迭代與場景化創新,將空氣管理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預判,而背后驅動這一切的,是各家對AI決策模型的差異化布局。這場技術競賽不僅關乎算法精度,更映射出智能家居生態的未來格局。
技術底層:數據驅動與算法路徑的分野
AI自適應新風系統的核心邏輯在于“感知-決策-執行”的閉環。從技術路徑來看,主流品牌呈現出兩種典型模式:數據融合型算法與場景驅動型算法。
以海信為代表的“數據融合派”強調多維數據的深度學習。其第七代雙向流新風技術搭載的AI決策系統,整合了溫濕度傳感器、PM2.5監測模塊、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器等多源數據,并通過與微軟Azure、DeepSeek合作構建的云端數據庫,實現跨地域空氣質量模型的動態更新。例如,在京津冀地區,系統會優先學習冬季霧霾高發時段的污染物擴散規律;而在長三角梅雨季,算法則會強化對濕度調節的優先級。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全局優化能力,但對算力與數據積累量要求極高,海信為此專門開發了邊緣計算模塊以降低云端依賴。
相比之下,海爾的“場景驅動派”更注重用戶行為的即時響應。其AI自適應新風系統通過機器學習分析用戶作息習慣,例如在睡眠模式下自動降低新風量以減少噪音干擾,而在烹飪時段則提前啟動強排風功能。這種算法更依賴本地化數據采集,通過NLP(自然語言處理)解析用戶語音指令中的隱含需求,例如“有點悶”可能觸發CO?濃度檢測,而“感覺干燥”則聯動加濕與新風系統。這種路徑的優勢在于交互友好性,但可能因過度依賴局部數據導致全局能效失衡。
算法落地:從硬件協同到生態閉環的差異化競爭
在技術落地層面,品牌間的算法差異進一步體現在硬件協同與生態整合策略上。格力的LTS全維凈水系統與新風技術的聯動,展示了“垂直整合”思路——其AI算法不僅調節空氣,還能通過水質監測數據動態調整新風濕度閾值。例如,當檢測到北方地區自來水硬度偏高時,系統會自動降低加濕器的運行頻率,避免水垢堆積。
而海信則選擇“開放生態”路線,其AI決策系統已接入高德地圖實時氣象數據、丁香醫生健康數據庫等第三方資源。在2025年春季花粉過敏高發期,海信通過算法聯動新風凈化功能,為過敏體質用戶推送“花粉濃度預警”與“HEPA濾網更換提醒”。這種跨平臺數據融合能力,使其在個性化服務上形成差異化優勢,但也面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挑戰。
從用戶體驗數據來看,奧維云網報告顯示,海信新風空調在2024年全渠道占有率達35.4%,其AI省電系統通過環境溫度預測與用戶習慣分析,實現較傳統模式36%的節能效率;海爾則在年輕用戶群體中表現突出,其語音交互響應速度與場景化指令識別準確率領先行業均值12%。
熱點融合:碳中和與健康焦慮下的算法進化
當前,AI自適應新風系統的算法迭代正深度綁定兩大社會議題:碳中和目標與后疫情健康焦慮。在202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(COP29)前夕,各品牌紛紛強化算法的碳足跡追蹤能力。例如,海信推出“碳積分”功能,用戶可通過優化新風運行時長獲取積分,兌換濾網更換服務;格力則在算法中嵌入“綠電優先”模式,自動匹配電網清潔能源比例最高的時段運行高耗能功能。
與此同時,AI算法也在應對新型健康挑戰。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引發的空氣負離子監測需求,促使海爾在新風系統中新增放射性粒子檢測模塊,并通過算法建立“海洋生態-空氣質量”的關聯模型。而在中東市場,海信針對沙塵暴頻發的氣候特征,開發了基于沙塵粒徑分布的濾網壽命預測算法,將維護成本降低28%。
值得注意的是,AI算法的“人性化”爭議也隨之浮現。2025年3月,某測評機構發現某品牌新風空調的AI學習系統存在“過度記憶”現象——用戶短暫開啟的強力排風模式被算法固化為長期偏好,導致日常運行噪音增加。這暴露出當前算法在“短期需求”與“長期體驗”平衡上的技術盲區。
未來戰場:從單機智能到全屋空氣生態
隨著AI大模型技術的突破,新風系統的算法競爭正從單品智能轉向全屋生態。美的在2025年AWE展會上展示的“空氣元宇宙”概念,通過將新風、地暖、加濕器等設備的算法打通,構建室內空氣的數字孿生模型。用戶可通過VR眼鏡實時查看PM2.5濃度熱力圖,并由AI系統動態調整設備聯動策略。
而更深遠的變化來自技術范式的革新。格力研究院透露,其正在測試基于量子計算的新風優化算法,理論上可將百萬級參數的空氣模型運算時間從小時級壓縮至秒級;海信則聯合中科院開發“仿生嗅覺傳感器”,通過AI模擬人類鼻腔對異味的感知邏輯,使新風系統對甲醛、TVOC等有害氣體的響應速度提升3倍。
結語:算法競賽背后的價值重構
AI自適應調節新風系統的品牌對決,本質是數據哲學與技術倫理的較量。當海信用31.4%的市場規模增速證明“全域優化”路線的商業價值時,海爾的場景化創新也在Z世代中培育新的用戶心智。這場競爭的終極目標,不僅是爭奪“空氣管理權”,更是通過算法重新定義人與空間的關系——在碳中和、健康中國、智能家居等國家戰略交匯點上,誰的AI更能理解人類對空氣的復雜需求,誰就能掌握未來十年的入場券。而對中國品牌而言,這場技術出海的攻堅戰,或許正是從2025年世俱杯賽場外的海信展臺開始的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